熔块的配制及其在结晶釉中的应用
2024-06-25
熔块釉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溶性物质溶化成玻璃状,然后滴入冷水中冷却,形成熔块,再将熔块磨成精细的粉末,在配釉时加入釉中。
一、制作熔块的原因
其一,有些原料有毒,人类接触有危险。例如铅化合物,它在水中不溶解,但其所构成的釉遇弱酸性溶液时便会溶解,为人食用吸收后,在人体中积存到某种程度就会铅中毒。所以,铅化合物只有混入熔块中,方可避免使人中毒。
其二,可溶性物质加入到釉中会部分或全部溶于水。待施釉的干坯多孔,有吸水性。施釉后,釉浆中溶解的物质极易随水分一起被器物坯体吸收,这些强力的低温熔剂就会使得器物坯体及早熔融软化变形。而留在表面上的釉就丧失了一部分物料,从而使釉料难以在预期温度中与坯体共同烧成。
其三,在釉的干燥过程中,一些可溶性的盐会集中在坯的边缘部分,在烧制过程中这些部分就会受到影响,无法获得平滑的釉面。另外坯体表面受熔剂作用,及早熔融封闭,坯体内的高温挥发物气化后就会无处排除而在坯体表层形成气泡。
其四,当含有溶解物质的釉液长时间存放时,其溶液更有溶解其他平常不溶于水的物质的趋向。所以,一些氧化物的色料就有可能会溶解不均匀。
然而,这些可溶性的物质为制釉者得到一些特殊的釉面效果提供了可能。 苏打灰、碳酸钾和硼砂就是这样的物质,它们会对釉起到很大的作用,虽然它们有很强的挥发性,但在试验中只能少量使用。
大多数的陶瓷工人在选择熔块釉时都是受限制的。因为陶瓷原料供应商一般只提供两种基础类型: 一种是含铅的,另一种是强碱。在结晶釉中我用强碱类型的熔块,因为它会影响到釉的发色。我的结晶釉的配方中一般都包含几种碱性物质,例如溶于水的苏打灰、硼砂。所以将这些物质制成熔块对于获得平整的釉面和得到结晶效果至关重要。
二、制作熔块釉
在做熔块前我首先考虑需要多少生料。当生料熔化,生成固态的玻璃状物质后还需要花些工夫将它磨碎。当然整个准备工作其实并不复杂。另一种制熔块的方法是将可溶性的物质放入坩埚中加热直到它熔化成液态,随后将其倒入冷水中使之骤然冷却碎裂,这样再磨起来就更容易些。
我在制作熔块时没有精良的设备,一般是准备一些在陶瓷工作室容易找到的制熔块时所需的重要材料。例如精磨的石英(300目筛),素烧过的用黏土熟料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做成的碗,这样当用熔块再配置成釉烧成时,其烧成收缩变形就可降低。
首先,将磨碎的石英(300目筛)与水混合充分搅拌成溶液状,将它倒入素烧过的碗里,经过几秒种后将石英溶液倒出,在碗的表面就吸附了一层石英溶液。
之后,将配置熔块的原料进行称重,然后将这些原料放入球磨机中充分混合,然后把这混合物倒出放入已经吸满石英的碗中,就可以加热了。
用扁平的碗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能使熔块形成一薄层,比起厚的熔块更容易磨碎。较好的磨碎熔块原料(例如通过了300目筛的熔块粉末)只需要较低的温度就可熔化,而如果没有经过很好的磨碎就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熔化,比如1200℃,甚至更高。通常我的熔块原料(Ferro-3110)要烧到950℃-1100℃。
熔块原料在加热至熔化沸腾时将其冷却,之后,将固态的玻璃状物质从碗上取下,擦掉或洗掉所有的石英,石英会使固态的玻璃熔块与碗表面分离,用铁锤和研钵将熔块碎成小块,再把它磨成细小的粉末。
选择适合做熔块的原料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要使易溶的物质完全不溶,需要仔细地选择原料,还需要许多经证实可行的经验。
1、 使熔块易熔,则熔块中的酸性分子与碱性分子之比例应该在1:1-3:1之间。
2、 硼酸盐和碱盐如果与燧石熔合会形成一种可溶的熔块。这种可溶性可通过加入其它氧化物,比如碳酸钙、铅或是1%-3%的矾土来克服。
大多数陶瓷生料制造商提供不同用途的几种熔块。商家的商品目录上提供了熔块的百分比分析或者是分子式。一些生产商甚至提供了分子量。所有这些信息都可以被换算成分子形式,对于了解百分比含量复杂的物质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例如花岗岩、石块、木灰。